♪ 你如此特别,我又怎会失望 ♫
每天上午9:30,伊姐在这等你
【资料图】
文 | 伊姐(周桂伊)
2020年,有一部电影引发了全球观影的热潮,横扫了那一年的奥斯卡奖,它名字叫作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。
电影以第一视角展示,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父亲,时刻陷入认知的混乱,养老院、童年的家、护士、女儿、往事……仿佛被切成无数碎片,让他深陷时间漩涡。
电影至今在豆瓣评分有8.6,男主角安东尼·霍普金斯奉献了一生从影史里,被公认最精彩绝伦的表演。
时隔三年,导演泽勒带着原班人马,带来了它的续作——
《困在心绪里的儿子》
电影给我的震撼难以言表,我自己在点映期间,已经二刷。
电影的开篇,展现了中产精英家庭的美好。
彼得人到中年,升职加薪,摆脱了上一段沉重的婚姻,并诞下了新的儿子。
新生婴儿的粉雕玉琢、新太太的温柔美貌,一切都那么美好。
但下一个镜头,敲门声响起了。
是前妻凯特。
她略带局促,但足够礼貌,开门见山讲述着,她和彼得的儿子,尼古拉斯,已经一个月没去学校了。
彼得的第一反应是指责:“你作为妈妈,居然从没意识到这些?”
但他并不是渣男,他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,很快做出了调整——把尼古拉斯接到自己的新家,试图弥补,离婚带给孩子的创伤。
“婚姻可以破碎,但父母永不下岗”,彼得有这样的认知,因为自己的父亲,给了自己太多伤害。
在彼得小的时候,母亲重病,他不得已担当起照顾责任。父亲忙于事业,对此不闻不问,但有一天,彼得遇见父亲朋友才知道,他只是在城里喝酒寻欢。
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主演安东尼·霍普金斯,饰演了彼得的父亲,那一段对话真的太精彩。
“你是想来告诉我,
你是个多么称职的父亲吗?
我完全可以扮演禽兽的角色,
向你的完美低头。
看着一个五十岁的男人,
还念念不忘年少时发生的事,
太可悲了。”
那一瞬间你突然明白了,他被代际循环创伤的阴影笼罩,彼得本身,才是“困在心绪里的儿子”。
终结代际伤害到底多难?
《厌女》的作者上野千鹤子最近接受了一次视频采访,谈到了“代际伤害”,她说——
作为孩子你需要在父母是强者的时候和他们对峙,然后和解,抓住这个机会,他们老了会软弱,然后用软弱绑架你,最后只剩遗憾。
彼得反复表达过:“爸爸,希望你看见我受的伤害。”
这件事烙印他内心之深,以至于在情绪最激动的时候,他总要忍不住反复表达,像一个忍无可忍的病人,失控嚎叫自己的疼痛。
但只得到父亲的傲慢和轻蔑。
但当彼得的儿子,进入青春期的尼古拉斯开始表达:“你跟我说这些人生的大道理,然后你抛弃了我们。”
彼得的反应是咆哮:“我有权利选择新生活!”
这个场景熟悉吗,是不是仿佛上一代的复制?
彼得是淋过雨的人,他做出了改变,因为他非常希望为孩子撑把伞。
但终止痛苦的代代相传需要巨大的勇气、代价,以及运气。
我们总有一个误解,因为他是精英,标配就是感情健康,生活幸福。
但事实上,剥离了社会身份后,我们生来就是某人的“孩子”,无法选择;却要付出很多才能成为合格的“父母”,道路崎岖。
(彼得的座椅后面是一面巨大的玻璃,可见拥挤而冷漠的城市森林;他在逼仄的电梯茫然而沉重地上升,却不知道去向何方)
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多艰难?
伊姐观影团于2023年2月20日晚,在北京英皇电影城做了一场超前点映,并和北大心理学博士、著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做了一场深度对谈。
李松蔚说研究显示,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,对内心的摧毁和困顿程度,远远超过人生其他时期。
一百个孩子里,会有六个陷入抑郁,或者体验到强烈的抑郁情绪。
《困在心绪里的儿子》,用了很主观的第一视角,展现青春期儿子尼古拉斯,这种和世界的疏离、构建自我的破碎,以及,巨大的失控和无力感。
和父亲彼得前一秒还在兴奋热舞,穿着新西装为学校舞会做热身准备,但下一秒,他仿佛想起了什么,呆呆在原地,周围的声音都渐渐空洞,他只听到自己的耳鸣;
和周围人若无其事地谈论女伴、学校生活,但真实的情况却是,已经一个月了,他从未去过学校,只是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游荡;
每当父亲竭尽全力找出原因,严肃对话,他都在抖腿、咬指甲、坐立不安,因为他感到紧张,每一次家长的靠近,都让他更有压力;
……
父母越努力,越急于解决问题,他越崩溃,他哭着说:“爸爸是那种人,一定要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,我做不到。”
李松蔚表达了一个观点:青春期叛逆之所以疼痛,是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断裂,走过青春的我们含糊地总结那种感受是“矫情”,但它准确的表达是,没有形状、随时流淌、偶尔让人窒息的无力感。
而这个时候,父母急于要一个精确答案,急于“解决这个麻烦”,甚至表现出不耐烦和厌恶,“别人都没事就你有事”,只是在变相强化一点——
我们做得够多了,你自己有问题,要怪就怪你自己。
我们总说要看见一个孩子。
到底什么是看见?
做孩子的情绪容器,而不是永恒引导。
在电影里,彼得无比厌恶父亲的狼式人生,但这种“不成功就没有价值”的观念深深植入了他脑海,他也许自己都没意识到,他早已经变成了父亲的翻版。
人最悲伤的是,最后变成自己反对的样子。
他明知道孩子已经生病,但依然忍不住幻想他成为“卓越的人”的样子;他从小教孩子游泳,用的就是极端的方式;他永远在暗示自己,“一切都很好,最后孩子会成功”……
电影里彼得的离婚,当然对孩子的痛苦有加剧责任,但它不是唯一责任。
不是离婚毁灭了孩子,而是回避问题、回避负面情绪、回避坦诚勇敢的沟通,毁灭了孩子,父母对孩子“没有形状的痛苦”的拒绝,让伤口腐烂,让孩子没有出路。
(伊姐和李松蔚对谈视频剪辑版在此,可戳)
吉光片羽是全部意义
我们常说婚姻生活“一地鸡毛”,但在泽勒的电影里,你感受到的只有过于拘谨和压抑的体面。他精确地把手术刀对准了中产阶级:干净的空间,精致的生活,每个人都保持体面,每个人却都像被囚禁在隐形的牢笼中,无法表达发自内心的爱。
情感,反而被这种精准的精致,阻隔了。
它描绘了典型的中产哀伤:温柔却隐藏危险的溪流,不易被察觉却容易从高处坠落。
日积月累的内伤,最后变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,冲碎现实的巨岩,也冲垮人的心防。
防止这种伤害最重要,是坦诚和勇敢,是父母愿意面对自己,也愿意为孩子让渡傲慢。
请和孩子平等深度地沟通,告诉他们,父母只是会犯错的大人,父母从来不无坚不摧,父母也在学习,怎么做好父母。
请放低对孩子的要求,成长处处是陷阱,顺利长大本身就是幸运。请少提要求,真正理解,他存在本身,就是一种安慰,真的够了。
那场和李松蔚的对谈他说:
“我很希望告诉所有的青少年,尽管人生的大部分时候,我们都会有很多痛苦,但是青春期有可能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时间。
如果你现在感觉很痛苦的话,这个痛苦不是一辈子的事情,它就是这几年的事情,过了这几年会好一点的,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件事,有的时候可能最简单的办法,就是等一等,你再多等一段时间也许就好了。”
但这个准备,并不是他青春期开始,你才去做,为时已晚。它是长期的平等、松弛、耐心关注、深度沟通,甚至让渡一定的自我。
为人父母,请坚持长期主义,请从一开始就下决心,做难但正确的事。
《困在心绪里的儿子》的主色调是绿、蓝、灰、白、黑,最明亮的片段,集中在回忆里,那次幸福的家庭度假。
尼古拉斯小小的身影,在蓝天海岸背景下,天真询问着各种幼稚的问题。一阵风突然把妈妈的帽子吹飞,她尖叫,却让爸爸放声大笑。一家人看着彼此,眼角的满足和温柔无法掩盖。
太多“当时只道是寻常”的时刻,遗憾的是我们毫无觉察。等回过头来,才知道,时间不会在任何一刻定格。
所以,请珍惜这样,平凡、与物质无关的、我们彼此依赖的时刻。
它就是光,是暖,是希望。
所有转瞬即逝的吉光片羽,才包含人生吃苦的全部意义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洲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22870号-9 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